行于花下,布衣素履,身形清瘦,双手粗砺,脚步轻快,他颇有些采菊东篱的田园气度。
他是专注于中国月季、玫瑰和蔷薇研究的植物学家、博士、研究员,野外月季猎人,华人中唯一的一位世界玫瑰大师奖获得者。
他于古文、书画有着深厚积淀,通晓英文、日语。他还曾有个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的职务,现供职于江苏省农业委员会。
这些只是外象。说到幸福、人生立命,他的自白,可见其心:
“苍天在怀,一生只为伴随月季度春华,这是一种简朴而又绵长的幸福。”
“立命于地,一世只要野外一株蔷薇做收藏,藤可攀墙,刺可励志,花可禅意,香可清心,这是一颗宁静而又温馨的花心。”
他手托一株中国月季名种唐红花苗,送于我,神情如付掌珠。
他站在那里,那股气息,如一株历经唐时明月宋时风雨的月季花,带着坚毅独特的中国情怀。这便是王国良研究员给我的印象。
(二)
他的梦里梦外都是月季花,他早上四点多便会醒来,梳理灵感,在纸上写些东西,手稿有几十本。
那株“金陵粉”黯然而逝的故事,被他以滚烫的文字记录下来——
“我一直客居在内桥,紧临秦淮河边。那一带属于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老城区,30多年前,古色古香的名家小园比比皆是。
就在王府园,我碰上了一株攀援在斑驳砖墙上的古老藤本香水月季,龙鳞虬枝,粉红香甜,遂将其命名为‘金陵粉’。当我再次前往探花时,那一院藤蔓,再已不见,这里成了新的街巷。那株宋代以来幸存千年的古老月季,就这样消失在老城改造的浪潮之下。
从此,每年春秋两季,我必寻巷访村,尽可能多地收集、整理、保存这些不可再生的珍稀种质资源,并对其进行分类、鉴定和保存。
这些古老月季,是现代月季遗传改良不可多得的育种材料,是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,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。因为基因可以复制,可以转移,但不可再生。丢失一个品种,就少了一个历经千年锤炼的优秀基因,就断了一段历史传承。”
他带领他的研究生、科研团队、亲朋好友、海内外月季爱好者,一起拯救“中国月季,世界的月季”。从1983年至今,一干就是三十余年。